3月10日,記者走進重慶耐德山花特種車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紅紅火火的忙碌場景映入眼簾:施工現場焊花四濺,身著工作服、統一帶有口罩的工人們正在機器旁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作業,5臺CT篩查車、6臺磁共振診療車預計在4月至5月分批下線,逐步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據了解,這也是企業第二批運往一線的抗疫專用裝備,這批裝備將用于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將有效緩解醫院CT設備不足和患者交叉感染的問題。
重慶耐德山花特種車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重慶耐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經濟園區,是一家集定點生產特種車、專用車的重點骨干企業,長期承擔大型移動衛生應急裝備、市政設備、搶險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等,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1億元。今年,在疫情之下,企業經濟逆勢增長,截至目前,已實現訂貨8000余萬元,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將達到2億元。
接到緊急訂單 幾百員工加班加點
“從接到訂單到研發、設計,最后到生產下線,幾百名員工加班加點,我們只用70天時間就完成了常規半年的工作量。”重慶耐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光明說,公司制造的第一批門診車、油電車及磁共振診療車已于2月4日、3月6日運抵湖北抗疫一線投入使用。
據了解,胸部CT檢查是篩查和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而CT篩查車能有效緩解醫院CT設備不足和患者交叉感染的問題。“2月末,公司接到來第二批加急訂單。”潘光明說,這5臺CT篩查車、6臺磁共振診療車均是提供給疫情重點地區醫院使用。
“員工了解到這是用于抗擊疫情的救援裝備,個個干勁十足,加班加點完成了生產任務。”潘光明表示,項目確定后,公司立即成立了攻堅小組,同時啟動疫情應急生產保障模式,生產線兩班制作業,24小時連續生產。第二批訂單5臺CT篩查車、6臺磁共振診療車將在4至5月逐步下線,運抵抗疫一線投入使用。
CT車新升級 空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第一批衛生應急裝備送往湖北后,一線傳來“CT篩選或將成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首選方法”的消息后,企業迅速反應,聯合重慶科技學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成立CT篩查車技術升級攻關小組,在前期技術儲備的基礎上,針對CT造影時避免交叉感染等疫情防控需求,及時調整技術方案,為CT篩查車技術升級提供全面系統技術解決方案,2月24日,高機動負壓方艙CT檢測車項目在重慶市科技局新冠肺炎應急科技攻關專項成功立項。
潘光明說,這款新型高機動負壓方艙CT檢測車項目,可實現新冠肺炎病人的早期診斷,確診疑似病人,防止疫情的擴大,為避免交叉感染,車輛配備的負壓系統,能將車內的空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排出,在救治和轉運傳染病等特殊疾病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醫務人員交叉感染的機率。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護中,以及類似相關疾病的搶救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為積極支援前線抗疫,公司承諾50天交付5臺CT篩查車、6臺磁共振診療車。公司也不斷為新冠肺炎防疫做出相應的產品研發制造和后勤保障,利用科技研發手段努力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方艙內置齊全 可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CT方艙面積約28平方,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潘光明介紹,方艙內置了醫生操作間、CT檢查室,兩者之間彼此獨立,醫患通道巧妙分開,隔室操作杜絕交叉感染。“在防輻射方面,艙體采用了‘三明治’保溫結構模式,適合整遷整搬,場地靈活,可重復利用,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具備影像檢查設置方便、快捷移動的特點,可有效運用于一線。”
“從2月18日,公司第一批員工復工以來,目前公司員工已經分4批次全部復工,復工率達100%。”潘光明介紹,為確保防疫和復工同時抓,公司積極落實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各項管理規定,嚴格管理入園人員健康及復工14天前軌跡查詢,分批次復工,嚴格做好體溫、消毒、進出門管理、人員動態管理、督察現場人員防疫物資穿戴檢查等工作,同時利用廣播和宣傳資料積極給員工做防疫培訓,確保公司能安全渡過本次疫情。
潘光明表示,此次除了5臺CT篩查車、6臺磁共振診療車,企業還接到來自廣州、北京的訂單,將為廣州提供了18輛強力吸污車,北京152輛緊急救援車。全部產品將在5月底前完工下線投入使用,希望能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