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中國科研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精準掌握“卡脖子”關鍵部件和整機情況,落實國家支持科學儀器自主創新政策,助力中國創新科學儀器設備的國產化推進,2020年9月25日,由科技部主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在杭州成功召開。峰會以“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發痛點分析和市場化銷售機制新突破”為主題,來自政府機構、儀器研發機構、國產儀器廠商、儀器使用單位的專家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討搭建“研發企業-重點用戶-管理專家”協作機制新模式,全面推動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的整體發展。
海光公司總經理劉海濤先生在大會上做了《我國原子熒光四十年自主創新之路》的主題發言,系統闡述了我國原子熒光技術的起源、發展痛點、標準建設、創新之路與未來發展。同時劉總還介紹了公司新推出的HGF-V系列原子熒光光度計,該儀器集成了高度一體化設計的三維集成流路系統、順序注射進樣系統、免維護水冷式自溢流三級氣液分離系統、雙區溫控原子化器、免維護點火技術、高穩定度汞燈漂移校準系統等創新技術。劉總表示原子熒光自主創新技術發展無參考、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技術突破在于建立國家或行業標準,依靠國家支持和企業堅持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想成為科技強國,首先要成為儀器強國。海光公司堅持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以市場有效需求確定研發方向,公司各部門聯動起來,不斷開發更可靠、更智能的產品,滿足客戶更高需求,為國產儀器的振興以及光譜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海光原子熒光成長史
原子熒光光度計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儀器,1983年地礦部物化探局責成北京地質儀器廠(海光公司前身)對原子熒光進行產業化,隨后推出了商用型XDY-1型雙道原子熒光光度計,從此揭開了原子熒光發展的歷史篇章。隨后的幾十年里,海光在儀器研發和方法應用等方面不斷探索,產品實現系列化、多樣化,累計推出不同型號不同配置光度計幾十款,產品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屢次獲得BCEIA金獎、CISILE自主創新金獎、優秀新產品等獎項。依托產品優勢、借助良好政策,原子熒光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技術日臻成熟,已成為我國分析實驗室檢測利器。如今,海光新款HGF-V系列原子熒光光度計,在傳統之上進行顛覆與創新,采用40多項關鍵技術解決傳統原子熒光痛點問題,推動原子熒光進入4.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