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深化改革,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更大力量。”5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到駐滬中央企業調研時如是說。
而在此次調研的兩天前,5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的擴大會議也指出,推動中央企業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領頭羊作用。
短短三天,國資委兩次提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意味著央企需要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拓荒牛”和“領航員”。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對于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這為新征程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國資委黨委5月11日召開的擴大會議強調,要堅決扛起國資央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職責使命,聚焦主業、做強實業,補齊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短板,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力度,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引領帶動我國產業體系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對于其中提到的工業母機產業,國海證券認為,在政策、宏觀、產業升級周期共振下,工業母機景氣度有望提升。目前,國內金屬切削機床市場規模為1600億元、金屬成形機床為800億元,數控系統進口市場在100億元左右。從進口數據來看,高端機床進口金額在400億-500億元,因此,國產高端金屬加工機床進口替代空間廣闊。此外,中信建投表示,龍頭機床企業4月訂單環比繼續增長,2023年第二季度開始,部分機床企業將迎來月度訂單上行周期,行業有望迎來整體復蘇。
事實上,目前,很多央企已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無論是技術儲備、資金資源、品牌影響力,或是整個產業鏈生態鏈的控制能力,都具備一定優勢,并取得不俗進展。
據悉,2020年以來,中央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5G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使用方式,年均投入超100億元支撐汽車芯片等新產業建設,集中資金支持關鍵領域發展。今年,國資委更是提出,力爭2023年中央企業制造業新增投資比重達到13%,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事關中央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在上海調研期間,張玉卓深入有關企業詳細了解技術研發、創新激勵、人才隊伍建設等做法,強調國資央企要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瞄準全球行業競爭前沿,加大和國內外各種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力度,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勇攀科技高峰,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下一步,國資委將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優化考核、投融資、選用人、模式創新等政策措施,打好組合拳,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價值創造的新領域新賽道,打造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