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由航空工業計量所牽頭完成的項目“力學量動態計量體系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動態是世界萬物的常態。力學量動態計量以準確的數據揭示系統內在運行規律,是裝備自主創新的前提。面對我國裝備自主研制與工業產業升級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先進的力學量動態計量體系。
航空工業計量所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動態計量技術研究,是“計量與校準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與“動態測試與校準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的核心研究方向。進入新時代,計量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航空工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落實集團“創新決定30條”“體制機制改革行動”,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堅持自主創新,緊盯戰略目標,建立了覆蓋長熱力各機械參數、測量范圍最寬、整體性能最先進的動態計量能力,引領專業發展方向。
此次航空工業計量所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圍繞“極限動態量值源頭不準、極端工況量傳路徑不暢、復雜工程測量應用不佳”的三大關鍵難題,歷經10余年產學研用持續聯合攻關,形成了以2項國家計量基準裝置、17項行業最高計量標準裝置與40余型高精度測量儀器為代表的系列科技成果,建立了基于“最高計量標準-計量級儀器和次級標準-工程測量應用方法”的全參數、全鏈條先進國家力學量動態計量體系,實現了從靜態計量到動態計量、從單參數計量到多參數耦合計量、從實驗室計量到工程現場計量的三大跨越。
該技術體系為工業與國民經濟領域幾千家單位提供了計量測試高質量產品及服務,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自主研制中發揮了體系性保障作用,有力支撐了國產大飛機部件測試、國產發動機試驗、特種飛機驗證、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高鐵安全碰撞和港珠澳大橋沉管對接等重大項目,實現了高水平計量技術的自立自強。
“扎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航空工業計量所將始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國之大者”,聚焦首責主責主業,面向現代化產業薄弱環節,圍繞先進測量儀器、數智化應用等行業難題,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融合力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動計量和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計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