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定義及分類
1、智能檢測裝備概念及定義
智能檢測裝備是以工業傳感器與儀器儀表為基礎,圍繞制造工藝實施、生產質量管控、設備運行管理、安全環境監測等智能檢測需求,與制造工藝強耦合,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實時反饋等智能特征,用來實現穩定生產運行、保障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效率、確保服役安全等目標的檢測裝備。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的等技術支持下,它能夠完成智能化感知、分析、測量、計量、通信、計算、推理、決策和執行等工作。智能檢測裝備是智能制造領域的核心裝備,是“工業六基”的重要組成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的研發與制造涉及到光電信息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其設計、研發與制造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工業互聯網建設的牽引下,智能檢測裝備的創新設計呈現出與物聯網、新材料、人工智能、動力機械智能化等前沿技術相結合的趨勢。
2、智能檢測裝備分類及應用
智能檢測裝備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可以分為通用智能檢測裝備、專用智能檢測裝備及前沿智能檢測裝備。通用智能檢測裝備適用于多個領域,專用智能檢測裝備多用于單一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鏈上游包括智能檢測裝備零部件、元器件及專用軟件等。智能檢測裝備廣泛應用于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多個領域,是提高制造業水平、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
圖1: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鏈全景圖
二、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現狀及特征
1、產業規模及預測
圖2:2023-2025年中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規模與預測
發展綜述
2023年中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規模為2436.6億元,較上年增長7.9%。受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工業設備更新等利好政策影響,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5年整體產業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隨著智能制造深入推進,智能檢測裝備需求日益增加,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涌現,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總體來看中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仍存在技術基礎薄弱、創新能力不強、高端供給不足、產業體系不完善和應用生態不健全等問題,已成為智能制造深入發展的關鍵短板和重要制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智能檢測裝備發展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對推進產業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具有重要價值。工信部等部門出臺的《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等發展目標。
2、區域分布
當前中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和中南地區。其中,華北地區產業創新及人才資源、共性平臺及裝置優勢突出,華東地區產業集聚和重點企業優勢突出,中南和西南地區則有一些特色資源分布、具備躍升發展的潛力。
主題產業園
當前中國共有74個主題與智能檢測裝備相關的產業園區,其中華東地區擁有41個產業園區,數量大幅領先于其他地區,中南地區擁有18個產業園區,產業集聚發展態勢也相對突出。
創新載體
智能檢測裝備相關領域共有24個國家級創新載體。其中,華北地區、中南地區和華東地區創新載體優勢突出,東北地區也具有一定特色優勢,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人才培養
當前中國共開設了298個與智能檢測裝備相關的工學類本科(普通教育)專業培養人才,其中華東地區開設了91個相關專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中南和華北地區開設了50個以上相關專業。
重點企業
在智能檢測裝備相關領域,當前中國共評選出18家單項冠軍企業和3個單項冠軍產品,其中華東地區實力突出,擁有7家企業和1個產品,中南地區和華北地區實力相對領先,而東北、西南和西北地區僅各自擁有1家單項冠軍企業。
表1:中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資源區域分布情況統計表
3、進出口分析
進口規模增長放緩
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對高端精密智能檢測裝備的需求快速提升,驅動進口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由于多家國際龍頭企業持續擴大在中國的產能,以及中國企業高端產品共計能力持續提升,進口規模增速顯著放緩。2023年中國智能檢測裝備進口規模為1960.2億元,同比增長3.3%。
圖3:2021-2023年中國智能檢測裝備進口規模與增長
出口規模快速提升
近年來,中國智能檢測裝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不僅憑借著出眾的性價比優勢快速擴張,更憑借著持續優化的精度、穩定性逐步進軍高端市場,愈來愈多的行業企業將國際市場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帶動出口規模快速增長。2023年中國智能檢測裝備出口規模為942.0億元,同比增長19.8%。
圖4:2021-2023年中國智能檢測裝備出口規模與增長
三、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趨勢
1、需求持續深化驅動檢測裝備性能突破
對精度的需求升級
提升檢測的精度和準確度不僅有助于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更有助于提升加工精度。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等領域需要持續突破檢測精度上限,以推動相關研究、提升技術裝備性能。在此驅動下,光柵尺、編碼器、機床空間誤差補償測量系統、加工質量同步測量系統、高精密檢測裝備等技術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提升。
對時效的需求升級
隨著制造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對快速、高效、實時檢測的需求顯著增長,驅動在線檢測、原位檢測、嵌入檢測等相關技術和裝備快速發展。未來,在極端工況下的測量將成為常態,并逐步替代傳統的離線、間接的檢測方式。
2、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檢測裝備智能升級
提升多模態感知力
近年來檢測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愈發深入,在人工智能等多種新技術的賦能下,智能檢測裝備對多模態測量信號的綜合分析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正加速實現從單一感知反饋到全域感知智能認知的升級。
深挖數據潛在價值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為檢測技術打開新的發展空間,通過將原本靜態、離散的測量數據進行動態、連續、融合分析,充分挖掘出測量數據的潛在價值,并由此推動以檢測裝備為核心的數字系統拓展應用。
3、前沿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加快發展
量子測量技術產品
量子計量技術的發展將突破當前測量精度和范圍,近期將首先催生一批新的測量原理和測量方法,推動量子計量相關傳感器、芯片、標準參考儀器等發展,未來將發展出一批量子測量儀器,帶動產業全方位革新。
新型量值傳遞溯源
2019年新的國際單位制(SI)正式生效,標志著計量進入量子化時代,國際單位的秒、米、坎德拉、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等全部7個基本單位轉為由基本物理常數定義,這將重構全球計量規則和技術體系,推動量值傳遞溯源鏈路扁平化。研究新型量值傳遞溯源理論方法和共性技術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核心。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